宝威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您好,欢迎进入宝威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北京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案例展示(二)

发布时间:2024-04-09 06:05浏览次数:

  根据对区域内挂牌的25家园区和孵化器及 其他重点园区进行梳理,海淀区由老工业厂房改 造的文化园区共 5 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企 业自发转型改造旧厂址而建成的文化科技园区,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关村 768 创意产业园和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另一类是由政府引导腾退 改造的文化科技园区,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关村互 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

  海淀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作为科技、教育 强区和文化大区,在人才资源、项目资源、园区 管理、创业氛围、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多种资源优势形成了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化、规划化、国际化特征。

  老工业厂房通常地段较好,布局规整,厂房高挑、空间开阔、以低矮建筑为主,且公共空间 及绿化面积大,符合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格调和创 意办公的偏好和需求,改造后快速实现集聚效应, 吸引了大批实力企业落户。园区的企业集聚情况充分体现了海淀区的资源特点。如 768 地处大学 云集的学院路,第一批意向入驻园区的企业都是 发端于周边高校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创意类企业,最终形成了 768 园区的业态定位,即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互联网应用设计、数字多 媒体设计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

  高质量的企业聚集造就了海淀区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的高产值,2015年768园区总产值统计 值达 30 亿元,2016 年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总 产值 26 亿元。

  2016年,海淀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收入合计 4361.3 亿元,产业占比68.3%,充分 体现海淀区“互联网 +”产业优势。受到海淀区 主导产业的带动,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与科技融合特征明显,产业呈现出高端化特征。例如,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的前身是北京电视机厂,曾经创造了家喻户晓的“中国之花” 牡丹品牌。转型后的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紧跟数字技术的进步,定位于聚集数字电视 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地面数字广播、卫星广播、 移动多媒体广播、有线电视及IPTV等DTMB标准领域成果转化,全力打造中国数字电视战略性 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北京数字科技型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目前,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已初步形 成了数字电视科研、数字电视音视频、数字内 容和文化创意等数字电视三大产业集群,涵盖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的各个领域;企业从业人员 3000 人,主导产业总收入 14 亿元。

  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把曾经筑就辉煌的老工 业企业推进了改革转型的大潮。这些老工业企业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老工业企业如何在从生产型企业到服务性企业的转变中准确定位;如何 解决传统工业企业员工老龄化的问题,培养一支 新型的管理团队;高大开阔的厂房如何转变成满足文化创意企业聚集的办公区等等。老工业企业 在转型的过程中闯过一道道的难关,释放出沉积 多年的“国家队”创新潜力,既保持和传承老工 业园区的特色,又迎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为企业 谋得新的出路。

  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创新管理方式,开发 智慧化发展-牡丹智能制造服务平台(IMS)。 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视联网、物联网”技术, 打造实体科技园区,虚拟创业社群,开展园区智慧服务业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形式, 实现智慧办公+电子商务+社区管理+公共管 理+智慧物业+安防管理,形成社区式智慧园区发展模式,用数字科技引领和提升文化创业产 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建设智慧园区,打造 数字牡丹,为“工业化” 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一是以调研为基础,充分考察可行性。紧紧围绕着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海淀作为中 关村核心区的优势,站在调整区域文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的高度上,通过调研了解产业发展 现状及聚集需求,为明确园区的发展定位、产业 导向和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政府推进,企业管理。园区建成后, 园区的运营权完全交给最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企业,园区的建设在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效益。位于四季青镇的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北京锅炉厂旧 址,在区政府的引导推动下,有着20多年商用 物业运营经验的宝蓝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通 过资本介入,将空置的旧厂房变身成为集文化、 科技、创新的产业园区。园区通过整合资源,培育了引力传媒、东联科技、泰克贝斯、海唐公关、 夏唐科技、人瑞集团、大国慧谷等主板和新三板上市,推广复制“一园多址”运营模式,在河北承德、廊坊落地运营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分园。

  “768创意产业园”位于海淀区学院路5号,隶属于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以工业设计、建 筑设计、景观设计、互联网应用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设计创意产业业态为主。园区持续打造“产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同发展的“双生态园区”,通过整合设计创意产业资源、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政策资源,围绕入驻企业在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中成长需求,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投融资服务及相关基础服务。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768 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建设项目之一。2014年,园区总人数接近4000人,园区总产值统计值达18亿元,上缴税收8000余万元。未来,“768创意产业园”将顺应京津冀一体化的趋势,继续聚焦创意设计与科技服务业,以建设创意设计师的家园为使命,进一步加强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输出768园区品牌与运营模式。

  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在玉渊潭 物业集团的恩济西园和中水园(原永安机械厂旧 址),运营方式是构建大数据平台,通过智慧园区平台系统运营,以互联网、文化、科技、人才、 金融为产业要素进行全产业链集聚的运营模式, 最终建成国家一流的互联网文化领域内的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园通过整合资源,对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央文资办等科研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 辅导、项目评审、企业培训、投融资对接等增值 服务,培育了引力传媒、东联科技、泰克贝斯、海唐公关、夏唐科技、人瑞集团、大国慧谷等主板和新三板上市,另有云图腾科技、椅子网、盛 世光影等企业运营情况良好,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位于海淀区花园路2号院,占地面积6.24公顷,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是在原北京电视机厂厂址的基础上建设改造而成,由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园区定位于聚集数字电视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地面数字广播、卫星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有线电视及IPTV等DTMB标准领域成果转化,全力打造中国数字电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北京数字科技型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园区入驻87家企业,7家创业板或主板上 市企业,8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已初步形成了数字电视科研、数字电视音视频、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等数字电视三大产业集群,涵盖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的各个领域;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主导产业总收入14亿元。

  丰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着力推动文 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在老工业厂房改造利用方面,立足地区实际,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以空间为基础,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保障,以服务为手段,以人才为支撑,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积极引导老工业厂房等闲置空间改造利用,打造现代化文创园区,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助力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丰台区积极利用老工业厂房的产业转型机遇,推动老旧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中, 由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造的隆晟华盾文化产业园、京棉集团丰棉分厂改造的永乐文化产业园、北京市陶瓷杂品公司郑王坟仓库 改造的北京111文化产业园、北京制胶炼油厂改造的全福德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由闲置空间改造建设的文创园区初具规模,聚集了众多文创企业和创客人才。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总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聚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623家。此外,积极推动二七机车工业厂区建设二七机车科技城,原京工集团仓储厂房改造建设贝壳京工时尚创新园,鼓励引导大红门粮食仓库打造大红门粮库文创园等,在全区掀起了老旧厂房改造成文创园区的高潮。

  1.摸清发展空间,建立资源台账。一是面向 全区展开文化空间资源调查,编制完成《丰台区 文化空间资源情况调查报告》,掌握了各类空间 包括老旧厂房的基础资源,形成了可开发空间资源数据库。二是以丰台区“百日整治”活动为契机,对全区老旧厂房、商业用房、文化设施用房、仓库等空间资源进行更新梳理,汇总全区重点老工业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情况,建立信息档案。

  2.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一是出台 《丰台区“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结合老旧厂房改造和功能疏解腾退空间升级利用,引导和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文化类创客基地、创新工场等双创空间。二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文化丰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以北京111文化产业园区、隆晟文化产业园、永乐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一批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做大做强。

  3.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园区活力。一是出台 《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 点扶持园区类、平台类、特色产业类和文化融合 类文化创意项目。二是联合区发改委等部门调研 重点老旧厂房改造园区,为符合相关政策的园区 积极争取各类市级资金支持,多部门协同推进区 内固定资产投资向老旧厂房、仓库、特色工业遗 址、老旧商业设施等存量设施资源的改造利用上 倾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4.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共享共建。一是与区投促局建立招商对接平台,举办“掘金旧厂房 创业到丰台”等丰台老旧厂房对接会,集中推出8个老旧厂房项目的旧厂房资源,推动老旧厂房 及疏解腾退空间转型发展文创园区。二是建立丰台区文创园区研讨沙龙微信群等对接平台,汇集 园区资源和政府部门资源,构建人才、项目、资 源对接平台。三是完善园区服务机制,不定期召 开区内重点文创园区工作座谈会,了解老旧厂房发展需求,群策群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的合作模式。四是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各职能部 门负责人与二七机车厂共同调研研究,重点推进二七机车科技城的建设,拟以二七机车公司老厂 区原址为核心,打造发展文化产业、双创产业和 轨道交通科技研发产业的文化科技园区。

  5. 创新培训方式,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将老旧厂房改造园区纳入全区园区人才服务体系,持 续开展“创意训练营”活动,通过课程培训、行 业沙龙、政策宣讲等形式,提高园区文创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目前已开办课程24期, 累积参与课程 647 人次。二是举办文创产业专题培训班,组织老工业厂房、农贸市场等闲置空间的负责人走进新华1949文化创意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现代化文创园区参观学习,开展政策专题培训。

  隆晟华盾文化产业园由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 团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改造而成,位于丰台区黄土 岗马家楼 119 号,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3.2万平方米,由北京隆晟华盾文化有限公司投资运营。

  隆晟华盾文化产业园利用工业遗址,着力营造适宜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形 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成为文化创意的聚集地,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 聚集地。园区现入驻企业23家,文创企业约占60%,涵盖娱乐机器人研发、网络传媒、传统文化、喜庆文化、摄影技术研发、珠宝文化、红酒文化 等企业。其中,入驻园区企业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大型载人娱 乐机器人研发公司,北京花嫁丽舍温莎婚庆服务 有限公司是国内婚庆文化服务行业唯一一家上市 公司。为推动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隆晟华盾文化产业园分别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煤炭文工团、北京保利新舞台演出制作公司、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高端引领、品牌带动,差异定位、特色发展方面密切合作。

  永乐文化产业园由京棉集团丰棉分厂改造而 成,位于丰台区造甲街 110 号,占地面积 2.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已注册企业3000余家,其中文化创意类企业600余家,入驻企业30余家,包括联合易维、蝶禾谊安、博森瑞等文化科技类企业10余家。园区由北京永 乐颐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运营。该公司是由 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鑫福天成(北京)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永乐文化产业园依托原有部分厂房积极打造 “三平台”。一是文化创想空间平台,以“文创空间+孵化器+联合办公”服务理念,以“一园”为基础,打造功能设施齐全、创业就业、分享交 流、居住健身为一体的“创客社区”,为文化创客或创业者们分享创意、碰撞火花、洽谈合作和投融资机构提供母基地。二是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旨在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个免费入住并在其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快速发展期等阶段提供全面而专业的一站式服务的领先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三是青年创新文化科技交流平台,平台集成果展示交易、项目路演及发布、商务交流、永乐文化节、会议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为“青年创业”服务,促进高校人才的文化创新科技成果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

  首钢始建于1919年,是我国重要的钢铁产 业基地。经过90多年的建设和生产,在首钢主 厂区内留下了大量的建、构筑物以及工业设施设 备。这些工业遗存在历史、景观、文化等方面都 蕴含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了做好工业遗存 保护和改造提升,首钢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成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 的典范,成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辐射带 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北京传统工业绿色 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 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2006年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展了国 内外老工业区改造案例研究。委托清华大学进行 了《首钢工业区现状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利用深化 研究》。2014 年,联合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 由徐匡迪院士牵头,吴良镛、程泰宁等五位院士 共同开展城市风貌专题研究,就首钢园区的发展 定位、资源保护、空间形象、建设模式和起步区 示范开展工作。在开展城市风貌研究的基础上, 相继开展绿色生态、地下空间、综合管廊、轨道 交通等专项规划研究。根据国家和北京市要求, 园区规划不断完善,目前已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了 北区“多规合一”规划方案。

  2017 年 4 月 24 日,蔡奇书记主持召开新首 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研究推进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有关工作。会议明确: 园区发展要紧紧围绕“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 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 创意基地”等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与区域功能定 位相匹配、经济效益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金融 服务业、科技产业和总部经济,建设国际人才社 区;以高水平发展建设为冬奥会筹办提供优质服 务保障,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和老工 业区复兴的生动实践。

  做好园区北区冬奥广场、石景山景观公园、 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城市织补 创新工场等五个片区建设。全力服务保障备战冬奥,率先启动冬奥组委办公、国家体育总局冬奥 训练场馆及冬奥赛事等重点项目。

  目前,冬奥广场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基本 完成冬奥组委办公区建设。冬奥组委办公区项目 基本达到交用条件。北京冬奥组委首批工作人员 顺利入驻,成功召开新闻发布会、冬奥组委主席 会等重要会议。此外,冬奥大跳台、第一个国家 体育产业示范区、国际人才社区、世界侨商创新 中心等项目落户;首钢正气候发展项目被正式纳 入 C40 正气候项目发展计划,成为中国第一个、 全球第 19个正气候项目。

  筒仓始建于1992年,原为首钢炼铁厂用于 存储炼铁原料的筒形料仓。西十筒仓所在区域原 为西十料场,是民国时期龙烟铁矿公司从龙关和 烟囱山运输铁矿石的卸料场,该段铁路在当时火 车运输系统中编组为西十线,西十筒仓因此得名, 沿用至今。

  2005 年,首钢实施整体大搬迁。2010年12月,涉钢产业全部安全停产。2013年,西十 筒仓项目一二期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老工业区 改造试点项目,2014年1月,正式启动西十筒仓改造建设,主要包括南 1-6# 筒仓、一炉料仓。 2015 年 7 月完工,同年 11 月正式交于首钢园区综合服务公司,开始试运营。

  2015年11月23日,北京市政府专题会议 确定北京市2022年冬奥组委会入驻首钢西十筒 仓区域。2016年4月,为满足冬奥组委会的分 批入驻需求及冬奥组委办公需求,先行对5-6# 筒仓、料仓进行内部装修改造。同年 6 月、次年3 月,实现冬奥组委第一批 200 名工作人员入驻 办公。为迎接冬奥组委2000名工作人员的全面 入驻,2017年8月西十冬奥广场其他建筑单体 相继改造完成,并具备入驻条件。

  首钢西十冬奥广场项目共十二个建筑单体子 项 , 其中员工餐厅与停车设施为新建部分,其他 子项均为利用老工业厂房改造建设,主要使用功 能为办公、会议及其配套服务设施。西十冬奥广场项目主要利用老工业厂房改造建设,保留了标 志性工业元素,使首钢园区呈现出新旧交织、山 水交融、整体存在的城市风貌。筒仓改造保留了 外立面风貌,在筒仓壁开洞采光,同时加建钢结构楼板,在两筒之间新建景观电梯,筒仓内部是 现代化的办公空间。这些改造不但保留了原有的 建筑风貌特色,又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和新的生命, 工业遗存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勾勒出历史与现代 交融的筒仓画面,让原本的“炼铁料场”变身为具有独特风貌的“创意广场”。

  门头沟区对区内的废旧厂矿土地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面积及周边条件(配套设施及其它)等情况以及山区7镇和大台街道办事处驻地企业情况开展了调研和信息收集,同时参照区 科委编制的《门头沟区废旧厂厂土地资源及山区7镇1办事处驻地企业调查报告》(2014年8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

  门头沟全区废旧厂矿资源共计236处,本次实地调研的重点地块114处,建筑面积总计 72.8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共计约579.36公顷 (含允许建设用地231.68公顷,有条件建设用 地72.37公顷,及禁止建设用地275.31公顷)。

  根据自然基础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为因素三方面进行分类,门头沟区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一等废旧厂矿52处,总占地面积129.92 公 顷;较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二等废旧厂矿55处, 总占地面积238.40公顷;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三等废旧厂矿129处,总占地面积211.05公顷。

  经过认真梳理和研究,目前门头沟区无老工业厂房转型成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计划。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偏远。

  众多废旧厂房分布于雁翅、斋堂、清水等深山区, 交通不便,不利于产业改造和开发。二是厂房类 型不利于改造升级。门头沟区废旧厂房多为煤矿、 采石场,厂房多为露天或临时建筑,不利于装修 升级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设施。三是厂房权属 复杂。大部分门头沟废弃厂房多隶属京煤集团, 集团已规划其他开发用途。另外,少部分厂房已 经过改制归属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对开发文创 产业园的意愿不强烈。

  今后,门头沟区将积极争取北京市固定资 产投资对重点功能区和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 金,提升主干道通行条件,构建园区间便捷高效 的道路体系。加大区固定资产投资向重点集聚区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鼓励 社会资本采取PPP、BOT等模式开展基础设施 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多方式提 升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品质。同时,支持民间资本 将既有礼堂、剧场、影院、旧厂房、仓库、特色 工业遗址、老旧商业设施等存量设施资源改造为 文化创意产业设施。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