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昨日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39个城市(城区)近百家老旧厂房改造转型的知名文创园区参加。全国首个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全市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
2018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由北京市文资办指导,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共同主办。
活动包含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主题展、主题论坛和成立联盟等内容,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成就。
北京郎园文创园、上海8号桥、成都市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此次,全国17个省区市39个城市(城区)的近百家文创园区参加了活动,园区特色各有千秋。主题展用黑白照片展示了老旧厂房的历史,用彩色照片展示了老旧厂房“凤凰涅槃”的靓丽新生。一幅幅对比照,带领观众穿越老旧厂房的“前世今生”。
在论坛中,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表示,工信部高度重视老旧厂房等在内的文化工作,去年启动了首批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工作,今年正在认定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涵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的企业。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老旧厂房的改造最早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开始,目前已经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成为各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北京市目前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磊称,到了2020年,北京将再腾退出约1000家一般制造型企业,腾退的老旧厂房资源将更加丰富。
在活动现场,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倡议,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全国23个城市(城区)相关部门、近100家老旧厂房改造转型园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个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
“联盟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以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协同发展组织平台正式成立。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改造转型文创园区将不再是各自发展、‘单兵作战’,联盟将成为发展和合作的‘大平台’。”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联盟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园区主体、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模式,统筹全国各地老旧厂房、文化资源、金融资本、创意人才、创新技术、专家智库等优势资源,推动经验交流,拓宽市场资源共享渠道,促进资源对接和项目合作,推动政策、服务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
活动还举行了利用老旧厂房建设北京音乐产业园项目共建签约仪式,繁荣首都音乐产业,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音乐产业园位于朝阳区黑庄户乡,占地约1000亩、项目由12家国企、乡镇企业的老旧厂房改造升级、“腾笼换鸟”而来。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分为广渠路园(北区)和乡镇企业园(南区)两个全区。项目将打造音乐创作、生产、演艺和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音乐产业基地。
北区规划有音乐绿廊、文创园区和音乐街区三个组团。重点项目包括非遗体验馆、国乐坊、民歌堂、录音棚、小剧场群等。南区规划有音乐文化公园和音乐文创园两个板块。音乐文创园分为IP总部、音乐科技、音乐器材、演艺娱乐、艺人孵化和商务服务等六个组团。重点项目包括音乐交互体验中心、世界名琴展示中心和音乐大师工作室等。
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文化富矿”和“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去年12月,北京市专门出台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原则和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使老旧厂房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老旧厂房资源丰富。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798、751、莱锦、郎园、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竞园、齿轮场、创立方等57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改造建筑规模281.7万平方米,形成文化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华丽转身的典范。
“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朝阳区作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核心区,同时也是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先行区,近年来在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总结了系列实践经验。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展览展示、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平台,进一步总结推广发展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各城市(城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推动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朝阳区活动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朝阳区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形成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朝阳实践经验。
朝阳区鼓励建设创意办公空间、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城市书屋,支持举办文化节等文艺活动,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精准服务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朝阳文创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成立北京市首家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引进以中国版权协会、北京版权保护中心等单位为主体的国家级版权监测服务平台,设立了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文创实验区金融服务中心和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
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朝阳区已经初步探索出工业遗存转型的4种模式——艺术家自发聚集发展、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798模式”;产权方与专业机构联手打造的“751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朝阳规划艺术馆模式”;在政府引导下,由国有企业组建新的运营团队进行整体改扩建的“莱锦创意产业园模式”,为全国老旧厂房改造转型发展文创园区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借鉴。
朝阳区一批运营成熟的园区实现了运营模式、管理团队、园区品牌等方面的输出和推广,例如郎园、尚8、爱工场、东方嘉诚、北服时尚产业创新园等以“一园多点”模式,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省市建立了链锁园区或合作园区,实现了园区品牌和模式的输出。
结合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朝阳区引导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即推动文创园区由综合型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园区转变,由封闭管理式园区向开放融合式园区转变,由单纯经营空间园区向经营园区品牌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园区转变,成为新形势下朝阳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记者 张璐)
从场景的模拟到环境的沉浸,从语音的转换到音乐的下载,从信息的存储传输到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数字技术正改变着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方便文化内容的传播、精准锁定文化消费者、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北京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简称文创园区),随着文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文创园区也亟需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