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厂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曾经机器轰鸣、一派繁忙,随着时代和技术更迭,这种景象只留在几代人的回忆中。如何让“沉睡”的厂房重现生机值得探索。记者了解到,在青岛火柴厂原址上打造的“火柴厂生活制造局1928”四分时咖啡工厂(以下简称“四分时咖啡工厂”),从去年9月运营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月,青岛市北区大港街道联合“四分时咖啡工厂”推出“港好有你 有龙则灵”文创产品,为企业拓展知名度,同时助力街道打响服务名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处理好工业老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城市面临的必答题。市北区通过盘活工业老建筑,在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城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北区昌邑路4号,临近台东商圈,也被当地居民称为“青岛火柴厂”。20世纪90年代,随着打火机的普及,火柴工业从辉煌走向衰落;1995年,陷入经营困境的青岛火柴厂迁出市区;2022年,在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老火柴厂迎来新的开发者;如今,这里已形成场景和消费深度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1月22日,大地披上一层雪白的外衣,昌邑路4号的四分时咖啡工厂窗外,风雪交加,室内空气中夹着面包的麦香与咖啡的清香,搭上柔和的灯光,一股暖意瞬间萦绕身旁。记者看到,墙上贴有介绍“青岛火柴厂”历史的海报,店内被划分成烘焙区、教学区、食用区等,店内消费者有近20人。
“我们从2023年9月开始营业的,店面占地1400平方米,一般周一到周五,每天客流量在30人到40人之间,周六、日的客流量能达到150人到200人。”四分时咖啡工厂的工作人员朱先生介绍,店里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增添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工业老建筑承载着工业发展的足迹,展现着工业文化的魅力,是城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人文情怀的资源。记者了解到,咖啡工厂已经成为青岛老火柴厂要素资源的“流量节点”,园区出租率持续提升,那么企业是如何让“沉睡”的厂房重现生机,在行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我们店里有几个特色,比如,制作可颂及甜点的师傅是专门从上海请来的,以保证产品的特色。还有每周六,我们会组织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四分时咖啡工厂的工作人员朱先生说。另外,在四分时咖啡工厂的负责人傅刚看来,吸引客流,除了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场景更新,“现在部分年轻人对火柴和火柴厂已经比较陌生了,要打造迎合年轻消费者需要的社交空间,这里不单有咖啡,还有文化和生活。”
可以看出,既注重建筑外观改造和景观设计,也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推动工业老建筑历久弥新。如今,四分时咖啡工厂所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中,1号楼进驻了咖啡工厂、电影剧场,临街的店铺引入了晨光、得力等文具旗舰店。
此外,2号楼计划改造成商务酒店,3号楼签约引进一家环保公司总部。“四分时咖啡工厂可以说是改造工业老建筑比较成功的案例了,我们街道总结了一些经验。”大港街道经文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
2024年1月,大港街道联合“四分时咖啡”推出了“港好有你 有龙则灵”文创产品,推动消费与文化融合发展。
“文创产品的基础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打造文创产品,可以帮助企业拓展知名度。”大港街道经文中心工作人员表示,2024年,还会有老产业园区进行更新再利用,“街道将继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1月16日,青岛市城管局调研昌邑路4号“老火柴厂微更新项目”,从外观更新、产业更新、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了解“政企接力跑、腾龙换金鸟”微更新情况,他们希望该地继续提升外观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LOGO,继续进行产业招商,增强整体吸引力。
四方老厂区内的机车公园,作为四方厂老厂区唯一保留下来的部分,融入时尚和科技元素,被打造成了具有机车文化的主题公园,满满工业风吸引拍摄复古风格写真的市民游客前去打卡;浓缩了青岛纺织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纺织谷,改造自国棉五厂旧址,集装箱店铺、艺术馆、陶艺手作等业态使得文艺气息在这里流淌;浮山后片区的中联运动广场内,闲置煤库改造出的文体活动中心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不少人可以在宽敞明亮的室内羽毛球场内挥洒汗水……
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一个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机的载体,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总是经常不断地代谢的”。市北区拥有百年港口、百年火车站、百年汽车站、百年海关、百年烟草等民族工业遗产,区内还聚集了啤酒、纺织、家电等现代民族工业。在政策、资源、人才的推动下,可以预见,会有更多老旧厂房在城市更新改造进程中被激活,迸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