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经济日报发文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真是点错了“科技树”吗?事实并非如此。从战略来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绝不是随波逐流,更没有被忽悠,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主动选择。历史可鉴,哪种技术更先进、更环保、更经济,使用更方便,哪种技术就会受到追捧,不是哪几个人或哪几个国家能够阻挡的。当然不同声音反复出现,也反映出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并非一蹴而就。在替代过程中,电动汽车要充分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价格高、充电设施不足、低温下电池衰减严重等,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提升性能。此外,新能源汽车也不只有电动汽车一种选项,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技术路线。
近日,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再起,焦点是能源问题。德国奔驰宣布,无法在2030年完成全面电动化,将继续致力燃油车开发和创新。同时,苹果公司被曝出取消电动汽车项目。更早之前,奥迪也放缓了全面电动化计划,丰田则数次表示电动汽车没有未来。多个明星企业集体“退圈”,在业界和消费者之间引发了关注和争议,不少人又开始唱衰新能源汽车。
发展汽车真是点错了“科技树”吗?事实并非如此。从战略来看,我国大力发展汽车绝不是随波逐流,更没有被忽悠,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主动选择。
一为经济发展。习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汽车产业属于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且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抢占汽车产业高地,是我国提升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燃油乘用车产业发展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过去我们希望依靠合资模式和“市场换技术”策略来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但由于外资方严格限制核心技术转让,自身原创技术薄弱等问题,我国汽车工业迟迟未能实现赶超,国外品牌优势明显。面对固化的传统燃油车格局,实现超越必须另辟蹊径,新能源汽车成为换道超车的重要历史机遇。经过长时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销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形成了产业优势,世界汽车产业的天平开始向中国倾斜。
二为能源安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每年需要消耗超7亿吨石油,其中国内原油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剩余需求都要依靠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长年维持在70%以上,成为能源安全的最大短板。考虑到我国70%的石油都用于交通领域,推动该领域“去油化”刻不容缓。结合我国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重要选项。
三为“双碳”目标。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永续发展。近年来交通部门已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石油基燃料是碳排放主要来源,加快推进以电代油,极为迫切。有人认为,“电动汽车用的电是煤电,并不环保”。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未来电力供应将以绿电为主体。
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技术进步必然会推动产业变革。过去100多年里,汽车行业历经数次迭代进化。19世纪末,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未明,蒸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油车齐头并进。最终,凭借功率高、续航里程长、可靠性强、基础设施适应性好等优势,燃油车脱颖而出。近年来,得益于锂电池产业化以及充换电技术进步,电动汽车重新走上历史舞台。不仅如此,电动汽车还拥有更高的动力效率、更强的智能化体验和更优的平台设计,未来还将开启交通网、能源网与信息网“三网融合”,延伸出更多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
历史可鉴,哪种技术更先进、更环保、更经济,使用更方便,哪种技术就会受到追捧,不是哪几个人或哪几个国家能够阻挡的。当然不同声音反复出现,也反映出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并非一蹴而就。在替代过程中,电动汽车要充分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价格高、充电设施不足、低温下电池衰减严重等,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提升性能。此外,新能源汽车也不只有电动汽车一种选项,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