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电力市场。国家建立健全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各地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情况、电力市场建设进展等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独立或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聚合等方式公平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交易。
零碳解读:《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于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明确要求必须全部自发自用,不能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具体来说,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定义为接入电力用户内部电网或与用户开展专线供电(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35千伏、总装机容量不超过20兆瓦或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110千伏(66千伏)、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此外,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需要通过配置防逆流装置来确保实现发电量的全部自发自用。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更有效地管理和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2.国家发改委:引导地方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通过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政策,已经明确不再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纳入能耗调控。大家知道,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这项政策可拓展的用能空间规模在逐步扩大。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用好用足这项政策,还有不少需要加力的地方。为此,在这次增量政策中进一步明确,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时,要严格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予以扣除,以此引导地方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通过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增量用能空间。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无序上马,有效抑制不合理新增用能需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
零碳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在“十四五”期间,不再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纳入能耗调控。这意味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可拓展的用能空间规模将逐步扩大。为了用好用足这项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明确,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时,将严格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这样的做法旨在引导地方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并通过购买绿色电力(绿电)和绿色电力证书(绿证)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增量用能空间。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无序上马,有效抑制不合理的新增用能需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
10月11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103.09元/吨,最高价103.66元/吨,最低价99.93元/吨,收盘价100.95元/吨。9月24日,碳价再次破百,如今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持续保持在百元左右已超过18天。节前最后一天9月30日,收盘价99.48元/吨,总成交额达9700多万元。
零碳解读:碳价的稳步上升,得益于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今年以来,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的预期升温,以及碳配额预期收紧和碳监管政策趋严,碳价得到了有力支撑。特别是,生态环境部正在推动包括水泥、电解铝和钢铁在内的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一扩容预期进一步推高了碳价。碳价的上涨不仅为碳减排提供了清晰的价格信号,激励企业采取更有效的减排措施,还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同时,较高的碳价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与国际碳市场的关系,为未来可能的国际碳交易合作奠定基础。
苍南沿浦湾经该中心温室气体核查权威认证,成为全国首个温室气体自主负碳海湾区域。根据认证,用衡量整体温室效应的通用单位CO2e来计量,2021年沿浦湾区域内共排放了49925吨CO2e(人均碳排放约2.05吨CO2e),而森林碳汇为29555吨CO2e,红树林碳汇为719吨CO2e,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减排为27698吨CO2e。在综合考量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要素的情况下,沿浦湾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达到了自主负碳,为-8047吨CO2e。
零碳解读:自主负碳意味着区域在没有购买碳汇减排量、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或其他碳信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减排和增汇措施,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负值的状态。这一成就不仅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还促进了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沿浦湾的区域优势独特,分布着全国最北的成片红树林,能充分利用蓝碳资源,同时拥有丰富的风电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些条件使得沿浦湾能够通过增加碳汇和减排等工作,实现真正的自主负碳。
该驿站采用“光伏+储能+智能化服务设备+共享电源模块化建设”新模式,突出“零碳”“智能化”元素,通过在屋顶配置光伏板发电、储能电池,实现内部照明、空调、办公等用电设备自发自用、零碳运行。
零碳解读:该驿站强调了“零碳”和“智能化”的特点。驿站通过在屋顶安装24平方米5千瓦的光伏板和20千瓦时的储能电池,实现了内部照明、空调、办公等用电设备的自发自用和零碳运行。这一零碳电力驿站的建成投运,不仅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也展示了库车市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推进了11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0月10日宣布,截至9月30日,上海试点碳市场纳管企业已全部完成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11年100%履约的纪录。上海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现货累计成交2.56亿吨,成交金额50.81亿元。
零碳解读:上海碳市场的参与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97家增加到了378家,涵盖了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建筑等28个行业,这些企业约占上海市碳排放量的60%以上。近10年来,上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了50%以上,碳市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上海市还创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对在大气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表现好的企业给予提高直接发放配额比例的优惠措施,以鼓励和引导参与者在减污和降碳两个方面都做出努力。这些创新措施不仅促进了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10月11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之“科技支撑与法治保障,协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合会副主席、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在发言时表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求全球温室气体的净排放要降至零,这不仅涉及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型,也包括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各个领域的深度减排,达成这一目标的高度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成熟与广泛的应用。
零碳解读:对中国而言,虽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不断提高,但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仍然需要煤电作为调节能源,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此外,一些工业和制造业由于特殊工艺无法自身实现零碳,因此必须考虑碳捕获技术。电力、可再生能源、核能、氢、绿氢、工业和交通脱碳、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这些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工信部10月10日发布中国2024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最新数据还显示,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各家造船厂都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经营指标,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零碳解读:绿色、高附加值、独家技术成为中国造船业前三季度的新亮点。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的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这表明中国造船业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更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此外,中国船舶工业正加快推进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全面绿色化转型,以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航运节能减排,还对加快船舶提档升级、促进港口绿色配套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日益重视,中国造船业的这一成就预示着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宣言报》10月6日消息,阿联酋正在大力投资绿氢和绿氨的生产,作为其向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战略的一部分,该国拥有中东第一个生产绿氢的设施,预计到2030年阿联酋将获得全球氢市场25%的份额。
零碳解读:阿联酋已经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旨在支持绿氢产业的发展,并计划在2031年之前实现绿氢生产的全球领先地位,年产140万吨绿氢。到2050年,阿联酋计划将产量增加到每年1500万吨,努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此外,阿联酋计划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加到6000亿迪拉姆(约1630亿美元),并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同年将清洁能源的贡献提高到19.8吉瓦。
绿氢是光伏、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转化为能源出口产品的主要媒介。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阿联酋正在重点发展绿氨产业,因为氨可以用作运输和储存氢气的手段,是向氢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国际能源署预计,按照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情景,绿氨将占海运领域能源需求的45%,而绿氢的比例将不超过15%。在全球海运领域,绿氨将是绿氢的三倍。
9月14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旗下的商务微新闻消息,美国时间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宣布将提高部分中国商品的301关税。
9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加征关税“靴子落地”,美国正式对中国产地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加征50%的301关税。此外,新增的多晶硅与单晶硅片的关税,也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9月10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就对电池和电池部件、半导体、太阳能产品和关键矿物等领域的中国产品潜在加征新关税开启为期30天的意见征询,利益相关方可在10月10日前就潜在措施提供反馈意见。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不止“新三样”,被称为出口“第四样”的电解槽近日也频遭夹击。9月27日,为了遏制中国电解槽,欧盟修改氢能拍卖规则,提出从中国采购的电解槽堆(包括表面处理、电池单元生产和电池堆组装)不超过25%(以MWe计)。
事实上,早在2012年、2015年,美国就两次对中国光伏发起双反调查。中国生产的晶硅电池、组件(无论是否用别国生产电池),以及别国利用中国晶硅电池生产的组件,均被列入制裁范围,面临高额的惩罚性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不同企业通过复审,具体税率不同。
多国纷纷效仿,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例如,2014年12月,加拿大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这些贸易壁垒无疑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挑战。
多国就中国电池、光伏产品等加征关税,或是频繁提出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其实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恐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拿光伏举例,中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光伏领导者。这改变了原来的光伏供应链格局,中国光伏如今各生产环节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80%。中国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太阳能发电能力,风电装机容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9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称,当前美国一方面高筑保护主义院墙,采取多重贸易限制手段,层层加码设置光伏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通过《通胀削减法》和《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等法案,实施排他性、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向其本土光伏产业提供大规模涉嫌违反多边规则的补贴,严重扭曲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运行,破坏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制造端,部分新能源企业在海外设厂来绕开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能力的“出海”。例如,锂电池企业在欧洲、美洲等地布局产能。宁德时代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设电池厂,规划产量100GWh,投资金额约50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在巴西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并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电池组装厂。
就光伏行业来说,为规避301关税影响,我国光伏企业前瞻性布局东南亚产能,已陆续实现了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布局,并打通了绕道东南亚出口美国的绿色通道。
据报告,东南亚地区已拥有59.8GW光伏电池产能和90.6GW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9%-10%。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电池、组件产能均超过50GW,硅片产能达到26GW。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头部企业在东南亚配置有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另外,本土化经营也是方式之一。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经营,包括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等方面的本土化,以提升境外主体市场竞争力。
还是拿光伏举例,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布局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而是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以分散风险并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
就拿美国的“双反”调查来说,中国头部光伏厂商近年来正在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建厂计划以规避“双反”政策。具体到一些企业的动作,例如:隆基绿能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俄亥俄州建设年产能为5吉瓦的组件厂;晶科能源在佛罗里达州投资新建年产1吉瓦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并追加投资进行扩产;天合光能宣布投资超2亿美元在美国建造年产能5吉瓦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厂;阿特斯在得克萨斯州梅斯基特建立5吉瓦太阳能光伏组件厂。
同时,一体化龙头公司们将美国的产能布局,逐渐从组件向电池环节延伸,而这样的产能布局延伸有望帮助龙头厂商们持续兑现高盈利;还有一些聪明的企业瞄准中东等有利市场环境和高潜市场需求,获取先发优势,使得即使在存在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产品仍然具有市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