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销量接近千万量级,建成了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
“打造全新产业生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攻关相关核心技术将成为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业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融合性更强、发展潜力更大,核心技术壁垒从传动系统向软件、电子设备、操作系统等转移,“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汽车智能化核心特征,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等成为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产销两旺,增长态势明显。从销售端来看,汽车的国内渗透率不断提高。据乘联会发布的1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当月整体零售同比增长26%至208万辆,涨幅吻合上月预期。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同比增长近四成,国内渗透率已突破40%的关口。此外,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98.9万辆,同比增长37.3%,今年以来累计生产783.5万辆,同比增长32.4%。
政策面持续发力,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注入新动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的指引政策旨在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商务部推动“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效果显现,多地陆续发布新的促消费政策,与企业促销合力对年底车市构成稳定支撑。
此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技变革正在全面重塑汽车产业生态,为未来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新型底盘、智能驾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一方面,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以及充电策略优化等提供基础支撑。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日报》记者表示,“通过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新能源汽车能够学习和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驾驶习惯,从而提高能效和驾驶安全性。同时,还被用于优化充电策略、预测和维护车辆性能等方面。”
另一方面,也正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车辆运行数据,可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车辆性能和使用情况,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车辆管理和维护。此外,还可用于预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优化出行路线,提高出行效率。”朱克力表示。
从资本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接连布局关键技术,在动力、滑板底盘、智能驾驶等领域均有所布局。同时,以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为代表的车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克智能化核心技术,快速开发智能化新产品,持续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以新能源车企领头羊为例,此前11月24日公司宣告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诞生。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支出达到249.38亿元,同比增长129.42%。
另外,11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系统领域,已掌握核心技术180余项,累计申请580项专利,并推出微核高频脉冲加热、下一代电池集成、新型高效热管理等行业领先技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名誉理事长苏晖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衰减、充换电等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还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不断发力,在核心技术上不断迭代升级。
谈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朱克力表示,对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来说,可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例如,可通过定向增发或并购重组来筹集资金,还可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相关技术进步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