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2024—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汽车积分达标值时,低油耗乘用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按照其数量的0.2倍计算。
对于此次新能源产业顶层设计的优化,市场人士表示,一方面,这意味着相关企业获得新能源积分盈余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另外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和节能车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在“双碳”战略稳步实施背景下,自觉地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已在市场各方间形成了“默契”。除了来自顶层制度的不断出台优化外,供需两端也在用切身行动为“双碳”目标的加快实现添足马力。其中,上市公司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自当“身先士卒”,或加速推陈出新,用产品的升级迭代推动能源转型进程;或强强合作,用协作的合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化、低碳化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关注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如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工作方向时提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而在这过程中,资本市场凭借其枢纽效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抓手,并在过去几年间表现不俗。
以深交所(下称“深市”)为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89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登陆其中,合计首发募集资金达582.47亿元。与此同时,前述89家公司借力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合计市值已达1.21万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更是以6789.04亿元的总市值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新能源企业。
谈及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公司发展壮大时,深市锂电池龙头企业亿纬锂能值得一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后四次成功融资,为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和布局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公司逐步形成了消费电池、动力、储能的业务布局。并助力公司迅速提升市场地位,推动公司在动力、领域出货量快速增长。”
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5.29亿元、净利润38.81亿元,相较于2009年的2.06亿元和0.4亿元,分别增长172.47倍和97.03倍。历经22年快速发展,已拥有消费、动力和电池核心技术与全面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质量平台公司。
事实上,亿纬锂能的成功只是诸多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从整体来看,数据显示,上述89家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均实现正营收,合计达4496.71亿元。
如果说借力资本市场,给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那么企业自身不断的技术研发则给予其成长以根本动力,进而为产品推陈出新、企业强强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以研发支出为标准来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22年,前述89家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达241.83亿元,相比2021年和2020年的148.27亿元和87.81亿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其中,2022年研发支出已达155.10亿元,占深市新能源产业公司整体研发支出的比重已超六成。在持续的高研发加持下,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为产业链整体跃升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例如,9月份,携旗下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参加2023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并在欧洲隆重发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且可支持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
据悉,神行超充电池通过材料及材料体系、系统结构等全方位持续创新,突破磷酸铁锂材料体系的性能边界,开创性实现“充电10分钟,神行800里”的超快充速度,重新定义了磷酸铁,为行业进一步跃升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