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长期以来,汽车产业凭借其产业链长、关联性大、创新力强的特点,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之一。随着新能源技术趋于成熟,不少城市将手中的筹码押注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老牌汽车城将其作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而深圳、常州、合肥等城市异军突起,试图重塑汽车制造版图。
经过多轮的比拼,有些城市成功押注新能源汽车,联手新能源车企,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有些城市却淹没在海浪里,他们押注的项目,走向了破产的终局。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南通、泰州、苏州三市交界处,不临海但临江。
从全国范围看,如皋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水陆空一体化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也是承南启北、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随着沿海高铁、沪苏通铁路等轨道交通及长江航道的穿境而过,如皋也纳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范围内。
2009 年,我国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政策、资金的催化下,新能源汽车因此成为各地招商的重点。
如皋火速加入 战局 ,把新能源汽车纳入主要培植的产业,并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立新能源产业园区。2010 年,陆地方舟项目落地于此,康迪、青年亚曼、赛麟汽车等企业也相继落户。其中,作为江苏省 十二五 规划重大项目,陆地方舟项目计划总投资 40 亿元,预计形成年产 20 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
向好的势头让如皋许下愿望:到 十三五 期末,整车年产量达到 8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过 1000 亿元。
陆地方舟虽然承诺大规模生产,却陷入了用地问题和生产资质的困境;康迪电动车也卷入了 骗补 事件,产能目标未能实现;总投资 178 亿元的赛麟汽车项目,陷入 董事长虚假技术出资作价 66 亿取得赛麟公司股份,涉嫌贪污巨额国资 的败局;青年亚曼整车生产企业的后续大家都知道了,其水氢燃料汽车项目最终也未能如愿。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始终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若以一辆价值 20 万的新能源汽车计算,产能若达到 10 万辆,这就意味着,该项目能产生 200 亿元的产值。
汽车整车生产是一个门槛较高的产业。一般情况下,获得整车生产的‘出生证’不易,年产 100 万辆是整车厂盈利的门槛。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汽车制造产值大、利润高、带动性强,但汽车整车项目引进的高门槛、高成本,也意味着会面临较高的失败风险。
对于如皋来说,同一二线城市相比,这座城市拿什么 砝码 来争夺新能源汽车项目,值得深思。
汽车产业头部城市想守住现有位置,强省会城市想借助新能源汽车实现赶超,三四线城市更是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以此实现弯道超车。
在多个整车企业破产之后,如皋并没有放弃造车的热情,但不再坚持整车,而是把目光投向汽车零部件产业。
近年来,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斯堪尼亚、枫盛等整车企业以及双钱轮胎、延锋彼欧、势加透博、创源电化学等零部件企业,先后获得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 江苏省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 等称号。
从产业层面来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已成为如皋六大优势产业链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斯堪尼亚二期动力总成等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投产。
如今,如皋有新的期待:到 2025 年,力争新招引落户 15 家亿元以上配套零部件企业,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应税销售力争达到 500 亿元。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政府补贴政策退出,如皋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因城施策才是理性选择。
曾刚说,当前,汽车整车厂门槛高,如皋汽车产业现有基础支撑能力有限。在新汽车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创新氛围等方面 ,如皋还存在短板, 要避免冒进、急于求成 。
与此同时,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刘奇洪表示,在 2008-2023 年这 15 年时间里,如皋遭遇熔盛重工经营不善、南通六建资金链断裂、赛麟汽车骗局,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应避免大起大落,精准产业定位是方向。
对此,如皋可以通过深化与上海上汽集团、特斯拉(上海)、深圳比亚迪、保定长城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强企的紧密合作,抓住智能制造、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如皋汽车产业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化竞争力。
2023 年 12 月 29 日召开的如皋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要推进园区专业发展,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园区加快招引商用车、乘用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都市圈作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正日益显出其强大的动力和潜力。
刘奇洪认为,如皋可以抓住上海大都市圈机遇, 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相对齐全,拥有钢铁、石化、纺织、船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并且拥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如皋可以积极抢抓机遇,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上协同发力。 刘奇洪说道。
不久的将来,随着北沿江高铁(沪汉蓉高铁)、南通国际机场(上海第三机场)建成,水陆空一体的交通格局形成,为如皋的产业发展及高端要素汇聚提供重要支撑,形成 双核 发展模式。
刘奇洪认为,高铁加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主城区)、张靖皋长江大桥加持如皋港经济开发区(长江镇),使得南北两大开发区成为拉动如皋经济发展两大引擎。
放在江苏全省来看,南京博郡、南京拜腾、苏州前途、淮安敏安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已难以为继。而江苏作为制造大省,虽然拥有着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但缺乏本土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导致江苏汽车产量并不占优势。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过去五年,江苏汽车产量呈现下滑趋势。2018-2021 年,汽车产量分别为 121.89 万辆、82.82 万辆、75.21 万辆、77.57 万辆。2022 年受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加的带动,全省汽车产量上升至 94.36 万辆。
2023 年 1-11 月,江苏汽车产量达到 150.95 万辆,排名全国第七,其汽车产量不及山东、安徽、湖北等省份。
南京在 1959 年诞生了中国第一辆轻型货车,并命名为 跃进 汽车,同时成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1996 年南京汽车集团与意大利依维柯公司成立了南京依维柯公司,南京依维柯一度风光无限。2002 年成立于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公司,作为韩国 2 个在华合资汽车品牌之一,一度盖过北京现代成为韩国在华汽车代表。
如果加上江苏曾经涌现的扬州亚星、仪征黎明、常州长江、张家港牡丹等品牌,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江苏汽车不仅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很长时间里排名全国前列。
然而,进入 21 世纪后,江苏没跟上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市场占有率降低,龙头车企也逐渐沉寂下来。
据了解,在当时处于龙头地位的车企中,常州长江、扬州亚星、张家港牡丹等车企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南京汽车、仪征黎明等并入上海汽车,而悦达起亚正向新能源市场转型之中。
不过,由于江苏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有着较强实力,生产能力强、交通优势突出,吸引了全国其他品牌入驻江苏。
当前,江苏已汇聚悦达起亚、上海南汽、徐工汽车、苏州金龙等一批整车生产骨干企业,同时,上汽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也均在江苏设立生产基地,形成了南京、扬州、盐城三大传统整车生产基地。
从这些整车生产企业可以看出,江苏省整车企业大多为外省品牌的生产基地,这也意味着,江苏缺乏自主研发投入和车型投放能力。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作为中国经济强省的江苏,也正加强本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江苏 十四五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到,目标是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50 万辆,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江苏离实现此目标并不远。2023 年前三季度,江苏常州新能源汽车达到了 45.9 万辆。
纵观常州的发展路劲,其新能源汽车经验在于,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为突破口,现拥有宁德时代长三角基地和两家总部型动力电池企业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同时,引进了理想、比亚迪两家新能源汽车。
未来,凭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的苏州、无锡,除了保持原有的汽车产业优势外,主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力,在车路协同创新方面将可能拥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而对于江苏来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潜力很大。 刘奇洪说道。